井通CEO武源文:资产数字化——金融工具与实体经济结合的必由之路
3月1日,井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的副秘书长武源文受邀参加“IMI-瀚德Fintech沙龙”,并发表“资产数字化之路”主题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资产数字化是通过一种高强度的私钥及公钥来表征资产的电子符号,从而实现数字资产的唯一性、交易的唯一性,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授权和交易过程的验证。金融工具的推出的原本目的是为了与实体经济相结合,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与结构调整,但是其结果是并没有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其关键原因就是缺少了一个技术环节,即资产数字化。数字货币的技术要求正是区块链技术,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化等很多问题的解决也都需要区块链技术。公开性、安全性和唯一性共同奠定了资产数字化的基础,区块链与大数据是天然的结合。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一、资产数字化的理解
何谓资产的数字化?从定义而言,应当是以密码学为基础,通过分布式的共识系统来实现实物资产的电子化,并促成电子资产的安全,快捷,方便的流通。如果用数学的语言,又是如何实现资产数字化的?实际上,这是通过一种高强度的私钥及公钥来表征资产的电子符号,从而实现数字资产的唯一性、交易的唯一性,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授权和交易过程的验证。与此同时,它还是在一个去中心化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实现的,通过这种技术能够实现资产唯一性和有效性。
提到资产数字化,必然会涉及到资产证券化,因为我们经常会将二者放在一起谈论。资产证券化是代替传统融资渠道的一种新的工具模式,也是近三十年来以美国为首的金融界的一个创新。金融界一般称其为“金融脱媒”,即将一些缺乏流动性,但又具有未来收益属性的资产打包之后进行重构,再通过金融市场令其流通从而实现证券化的一种方式。资产证券化对于金融创新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刺激整体经济消费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是联系实体经济、信贷市场、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重要金融工具。而之所以会推出金融证券化,主要原因正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的成本,缩短融资链条。2013年以后,中国开始大力推动资产证券化,但是其发展过程依然较慢,其影响因素一方面是市场成熟度,如投资者教育培训,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原因,即资产证券化会涉及到多个主体,从产品的设计,政策法规的研究,财务税务,到发行、流通、交易、结算等全过程中所涉及的主体非常多,其过程也非常复杂。而这些过程当中的透明度和监管性都较差,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2008年以后,金融市场和金融证券化市场开始空断,开始和实体经济脱钩,金融工具的推出的原本目的是为了与实体经济相结合,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与结构调整,但是其结果是并没有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其关键原因就是缺少了一个技术环节,即资产数字化。
资产数字化、数字货币的说法很早以前就被提出过,但直到比特币出现之后,才真正解决了资产的“双花”问题。所谓“双花”问题,指的是由于网络信息的不同步,导致资产使用过程中被双倍花费,如若这一问题不被解决,则无法实现数字货币在互联网上的运用以及资产在互联网上的流通。而比特币的背后,正是多种技术与协议的综合使用,从而出现了这一货币系统。回首过去八年,比特币的系统运转十分良好,其底层系统与算法也是非常科学的。如何解决“双花”问题?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就是通过非对称加密和点对点的通信技术。信息同步问题是分布式网络环境中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其解决途径应当是形成一个共识协议,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区块链底层技术。这一互联网信任体系的构建就是区块链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也为未来资产数字化道路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数字经济爆发的春天实际上是电子商务、网络支付(支付宝、微信等)的出现,在这一环境下其实是一个完全中心化的架构。区块链是基于互联网覆盖全世界的,资产互联互通的一种技术,在每一个区块链的网络上进行流通和传播的资产本身是可以携带信息的。区块链技术最核心的部分应当是哈希散列与时间戳,通过这两个技术的混合运用来为资产的唯一性进行验证,从而证明每一笔交易的合法性。
金融监管层对纸币发行缺乏监管,而数字货币的出现却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每一个数字货币都携带着信息,并且可以对其进行编程,系统当中发行的任何一个数字货币无论流转到何地,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管。数字货币的技术要求正是区块链技术,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化等很多问题的解决也都需要区块链技术。
二、资产数字化的技术支撑
与货币类似,资产本身被数字化之后就变成了一个数字,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区别。具体来说,需要分三个步骤。第一步,要将实物资产一一映射到互联网上,目前这一步已经通过哈希散列和时间戳技术实现了,保证了数字资产的记录唯一性。第二步,是数字资产的互联互通,而这一步比特币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它只是一个单私产单货币的体系,如若涉及到多货币,其流转都在区块链中进行,那么交易流通的成本透明性则会非常强。第三步,是智能化,资产被赋予可编程性,同时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和分布式技术,使得生活中的众多应用场景不需要第三方服务技术便可以解决。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一共经历了三代。第一代,即是比特币,利用去中心、分布式、密码学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双花、拜占庭、信任问题。第二代区块链技术实际上被分成了两支,一个是共识机制,即Ripple,另一个则是智能合约,即以太坊。这两个其实是属于同一类的,都是采用完全去中心化的思想。第三代,应当是“绝对去中心化”向“有效去中心化”或“有限去中心化”转变的过程。第二代区块链技术是为小部分人服务的,如果不去除完全去中心化的理念,则很难被商用和推广。因此,第三代技术在前两代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适应场景下的区块链的底层。区块链技术需要用到分布式计算,而分布式储存的本源都是中心化,在某些场景下必须要用到中心化的安全性和快速性,因此它们的关系应当是共享而不是互斥,第三代技术正是要解决这一问题。
区块链技术可以被概括成十六个字:隐私加密,安全共享,共识算法,以及智能合约。更简单而言,可以被理解成三个特性:公开性、安全性和唯一性。它解决了开放和隐私的问题,区块链上的每一笔交易的所有节点都会保存一份完整的数据,这些数据能够被完全支配,公开性保证了所有的参与都是完整的。那如何考虑隐私安全?区块链上的所有数据都可以进行加密,从而保证拥有私钥的成员才能获得数据信息,其他成员可以参与其中,通过哈希算法和公私钥来验证交易,却不能知道所有者信息与交易内容。与此同时,它还具有空间上的唯一性和时间上的唯一性,区块链上的存储的信息的不可更改的。这三个特性共同奠定了资产数字化的基础。
区块链技术的定义是什么?根本而言,它就是一个互联网新的技术,是由多种技术构建的一个互联网上底层协议技术,它能够支撑在互联网上进行价值的传输。从技术的流派上来说,依次经历了比特币、以太坊、Ripple、超级账本以及井通。比特币也能够编程,但是它是有指令集的,达不到更高级,而以太坊的贡献就是将指定信息分布给一个能够使用高级语言的虚拟平台,调动区块链层,从而可以被应用到所有的商业场景。所有的商业场景均可编程,一切场景皆软件,其架构是来源于比特币,但是底层架构进行了改良,不仅对交易进行共识,还对程序进行共识,对配置文件结果进行共识,因而也就更复杂一些,所以以太坊其实是很不稳定的,还是不成熟的技术。以太坊相当于采用了智能合约,所有的交易都要回退,然而在商业场景下这是不可能实现的。Ripple技术的出现实际上还早于比特币,主要采用跨账本网络协议。超级账本是由Linux基金会发起成立的,由三个项目成员代码合并而成,它的最大问题在于指令集上出现了虚拟机构建的一系列新的开发语言。
三、资产数字化的探索
互联网发展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信息和应用,比如免费的应用邮箱。第二个阶段是电子商务,把实体放到了网络上来,但是只有一个环节在互联网上,整个供应链条都不在网上。未来是否能够将所有的可溯源数据信息和供应信息都放在网络上,这就需要线上线下的配合。因此,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可信能够溯源,以及互联互通,使得供应链所有的环节都进行数字化,生产产品与信息绑定,实现低价可流通。首先对资产的发行方进行确认,对资产进行审核抵押,对生产进行评估,价值进行评估,最后再经过一系列的法律和审计,并且这些信息都可以在区块链中。
目前资产证券化做的比较好的应当是ICO,IPO是发行股权,相当于将股份权益化,再发行到股票市场,令其流通。但是在中国证券市场波动时候,IPO很难被发出来,于是现在很多企业开始发ICO,即将权益的未来收益发成货币,再通过虚拟货币来确定权益,并且这种虚拟货币是有权限份数的。从IPO到ICO,就是从一级市场变成了一级半市场,现在的二级市场只有债券股票,并且参与很小,老百姓缺少融资渠道,如果把一些高端的产品全部放到链条上来,能够符合二级市场交易的品种,为什么不放到二级市场的交易上去?
下一步就是区块链应用,共识虽然已经达到秒级了,我们现在的技术能够实现和信用卡刷卡一样的每秒大约七八千到近万笔的速度,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有很多消费场景大量并发,这种造成交易必须是时顺,即时交易。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包括内存交易缓存,交易归一,必须适应非实时的场景,需要多个环节共同合作,因此区块链与大数据是天然的结合。
四、问答环节
问:数字化资产(如比特币)与资产数字化的关系?
答:之所以会投资比特币,是因为它是一个稀缺品种,人们看重了它的投资属性,而并没有考虑它的实用属性,也没有应用场景。因此目前来看它还是一个单纯的炒作新闻,之所以成为炒作对象,就是因为它具有稀缺性。譬如出现了黄金比特币,因为黄金市场较为高端,老百姓很难参与其中,于是出现了纸黄金,把黄金存量纸化了来作为炒作对象,到最后发现根本不存在黄金,因此这种虚拟出来的炒作对象一定是有问题的。国家和监管层面并不是不允许投资,但是除了股权以外,其他投资对象也必须被证明为实际存在而非虚拟才可以。
问:资产数字化以后,如何来决定价格?
答:从技术角度可以分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区块链平台一旦形成之后,它的底层有一个智能撮合的引擎功能,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撮合度匹配,有人会愿意出多少价格购买,也有人会愿意多少价格出售,一旦双方的价格区间重合,APP就会显示可供选择的结果。所有东西都在区块链上,产品信息都可以溯源。二是比对信息,将价格放上去进行比对。
问:标准会出现国家之间的竞争?
答:会的,互联网是一样的,用的人多了,技术自然就会越来越成熟,我们国家很多国标从技术角度来说没有什么缺陷,但是没有与产业结合,标准如果没有产业支持,很快就会因过时而被淘汰。区块链将来一定在国内诞生,它与现有大的平台,国外大的平台是相违背的。实际上比特币只是一个狭义的区块链,它的升级换代带来的将是未来各行业的结合。国外为什么做标准?因为国外有大量的应用公司,投资用于开发应用,只要这个技术成熟了立刻就会出现许多应用,一旦用起来就会有标准。
问:如果想达到在社会上较为广泛的应用的程度,预测可能需要多久?
答:最多两年,这是技术的成熟度,目前来说还是验证性的,我们在探索很多商用的场景,个人预测大规模商用应该会在2018年,可能越来越加速,目前还有一个泡沫期。
问:区块链技术对就业的影响?
答:技术是为需求服务的,就像大数据一样,是围绕着应用,与应用相结合,应用场景逐渐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毋庸置疑,不管是技术角度还是应用场景,下一步研究的就是如何将二者快速结合,技术架构来驱动数据之间的合作。随着这一技术成熟的预期来看,每个行业都会发生变化。
问: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对银行传统信贷业务产生一定的冲击,如何应对来自传统银行业的阻力?传统银行业在面对这种转型与变革时应当如何更好地融合?
答:首先,从宏观上来说实际上并不存在落后的说法,只要任何时候是需要某一种服务的,只要银行的服务是被需要的。只有在原地不变革的时候才会被淘汰,银行会有一个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的过程,只是目前还不清楚未来它会出现上面新的业态。第二,银行是最先感受到技术给他们带来的冲击,实际上从商业的角度上看,我们并不觉得这种技术能够带来多少价值。整个银行体系的架构存在实际上很长,涉及的面很大,站在这么大的体量的架构上看,一定是微创型的。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而是为了如何结合,如何创新。第三,我们并不觉得这个技术本身是对行业的颠覆,不存在什么淘汰的或是落后的一个产业,只要紧跟着服务,跟着社会需求往前走,因为社会永远会产生需求。银行之所以有些大业务做不起来,就是因为传统的管理模式做不到,互联网的小贷公司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它们的解决方式就是大数据,它们积极拥抱大数据。
观点整理 叶梦芊
图文编辑 沈桓玉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出任IMI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包括埃德蒙、陈云贤、汉克、李若谷、李扬、马德伦、任志刚、苏宁、王兆星、吴清、夏斌、亚辛·安瓦尔等12位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或政策领导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出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由47位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组成。IMI所长、联席所长、执行所长分别为张杰、曹彤、贲圣林,向松祚、涂永红、宋科任副所长。
自2012年起,研究所开始每年定期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重点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报告还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俄文、阿拉伯文等版本并在北京、香港、纽约、法兰克福、伦敦、新加坡和阿拉木图等地发布,引起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迄今为止,研究所已形成“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等五个研究方向,并定期举办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燕山论坛、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等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主要学术产品包括IMI大金融书系、《国际货币评论》(中文月刊&英文季刊)、《IMI研究动态》(周刊)、《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日刊)等。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